实时数字媒介向个体感知的回归
“ 夹缝+” —— 混合声音的构筑物
2019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第九工作室毕业设计一等奖
2019 8+ 联合毕业设计——“鼓浪屿计划”
2020 Gensler Diversity Scholarship获奖作品
2020 YTAA 亚洲青年学子建筑奖入围作品
导师:周宇舫,王环宇,王文栋,王子耕
作者:谢雨帆
前言
我在本次议题中尝试探讨听觉空间的混合机制。
从游走鼓浪屿的听觉感受出发,通过分析夹缝这一原型,以电子音乐LiveSet当中“情境”(Scene)的架构,来重新理解鼓浪屿上声音空间的组合方式。最终通过数字手段重新组合,生成混合声音的空间——“夹缝+”与“夹缝-”,从而产生被转化后的即时感官体验。
这种空间与感官的机制是多样而广义的,它既可以作为建筑而存在,也可以作为装置而存在。对我而言,建筑正是这样一个复合系统与生产过程。它们都游离于鼓浪屿本体之外,观者直接通过与它们的互动,直接与鼓浪屿上的声音发生情感联系 —— 夹缝对声音的混合不仅发生在内部,也发生在此地与彼地。
目录
#1 夹缝 ——听觉空间原型
#2 情境——声音架构
#3 夹缝+ —— 声音构筑物
#4 夹缝- —— 声音装置
#1 夹缝
听觉空间原型
当我行走于鼓浪屿时,我注意到在喧嚣的主街背后,比小巷更加狭窄更加隐秘的夹缝。在我看来,鼓浪屿是一座由狭窄夹缝组成的岛,夹缝总是连接着不同的空间,有的通向房屋的内部,有的通向另一条街道。
夹缝是组成声音空间的最小单元。
夹缝两端
作为连接的夹缝是一种点到点的二分结构,它压缩、混合、过滤着两端的声音。通过夹缝,我们的感官被直接带往另一端 。
在曲折的夹缝中,视觉被削弱了,唯一可见的是头顶的天空,它是去视觉化的听觉结构。在漫长的行走中,声音渐近渐远,空间以一种奇妙的方式联结在一起。
夹缝之中
通道的夹缝 / 洞口的夹缝 / 机器的夹缝
如果说我们所看到的商品街就是鼓浪屿的话,那么夹缝之内的鼓浪屿是另一个鼓浪屿。而夹缝本身则容纳了无数的结构、人流与信息流——它是鼓浪屿这个巨大声音机器背后的电子元件。
夹缝作为一个混合声音的媒介,是否可以生成新的听觉空间呢?
单个空间原型是单纯的,但它们以特定的方式组合会产生新的效应。我将其归纳为一种点到点的二分空间,通过维度的扩展尝试不同的可能性。这是一个1+1 > 2 的过程。
那么被夹缝所连接、划分的声景(Soundscape)又是如何组合到一起的呢?
在这样一个听觉空间的架构下,我希望引入电子音乐Live Set当中的一个概念 —— Scene —— 我将其译为情境,但它有别于建筑语境下的“情境”(Situation),它指的是属性相近的声音片段的实时组合方式。
#2 情境
声音的架构
对于我来说,鼓浪屿就是一场巨大的Live Set,一场“进行时”。无论鼓浪屿的过去和未来如何,无数的事物在岛上兴起又衰败。空间的更替都永不停息。相较于被定义为历史的空间,当下我们所处的情境以及体验也是我们应当关注的。正是无数的“正在发生”构成了鼓浪屿——那么这个声音的构筑物是否可以成为进行时的空间呢?
Scene/情境
是指「Live Set」这一演出形式中
氛围和属性相似的发声单元以及声音片段的组合
这一形式具有即时性以及重复性
通过穿行于循环或即时的片段,音乐氛围渐渐推进
就如同音乐中的编曲结构一样,情境是一种声音之间的构成逻辑,它是一种声音的拼贴
Set Kulangsu – 人的游历代替时间成为引导情景交替和演奏的主线 。
当人行走于夹缝中,穿梭于氛围不同的空间,如同在LiveSet当中,随着时间行进,情境发生交替——而夹缝则是至关重要的混合器。那么,夹缝所划分的情境的属性又是什么呢?行走当中所体验到的鼓浪屿又是什么呢?
这一混合声音的构筑物是否也可以是一个收集并储藏当下声音,记录当下鼓浪屿的声音博物馆呢?
#3 夹缝+
声音的构筑物
无论鼓浪屿的过去和未来如何,无数的事物在岛上兴起又衰败——相较于被定义为历史的空间,我们更应关注对于当下即时的体验,正是无数的“正在发生”构成了鼓浪屿。同样,是否能为当下鼓浪屿上的声音建造一座每个人都能实时参与的博物馆呢?”夹缝+”游离于鼓浪屿之外,人们通过行走与其互动,同时与鼓浪屿的城市空间发生情感的联系。
我利用了经典的二叉树算法生成一套丰富的、高度可控的二分网格系统。它所生成的网格将是一个充满夹缝的空间(详情见文章:二叉树的多种变体 )。经过数次迭代,我选择了一组16*16的夹缝网格,在网格系统之上,生成了扭转的夹缝。通过扭转前后的网格叠加相切,生成了更加丰富的空间和通道,夹缝空间从低到高逐渐开放、混合。
从底部到顶部,被扭曲后的夹缝网格与原始网格之间相交,切割出逐渐变大的孔洞,混合率和开放度逐渐增加。
人在夹缝中行走的位置和听觉范围变化,将自然而然地开启一场即兴的表演。而墙壁塑造的空间形态会影响我们的听感。
声音单元和演奏单元两两一组,分别承担着垂直交通与社区空间的功能
声音单元连接着采样器,从鼓浪屿上的夹缝中收集并存储着正在发生的声音。行走于其中时,游览者与鼓浪屿时时刻刻发生着联系 。
而演奏单元则是半开放的社区空间,新住户的加入将成为其演奏的音符之一。其中的演奏机制参考音序器(Sequencer),演奏发生在固定的和弦中,而控制中枢统一着全局速度。
”夹缝+“是自在的,人们穿行其中,既可以选择成为控制者也可以选择成为体验者
当新住户加入前,空间等待着演奏者开启——进入后,循环被打破,时间开始了,而他们所触发的声音又将被夹缝混合,传递给后来者——当他们离开,空间又回到循环。
#4 夹缝-
这一空间机制可否成为一个实时声音装置呢?
“夹缝-” 是游离于鼓浪屿之外的一个声音装置, 是鼓浪屿在展览现场的映射. 它通过传感器感应空间位置来控制视觉与声音
通过采集鼓浪屿中的声音,它也将直接连接使用者的现场与鼓浪屿。随着手掌的挥动,庞杂的声音从背后的夹缝中涌出。
类似于特雷门琴,它从视觉到抽象,以空间和行为为主导来控制Set,触发视觉和声音,而非在通常Live Set当中,从声音到图像生成这样一个从抽象到具象的过程。
在”夹缝-“的空间坐标系中,不同区域对应着特定的氛围,在同一氛围下统领着属性相似的片段,每当使用者重新触发一片区域,片段都是全新且随机的,但氛围是不变的。
“夹缝-” 在现场
1.挥动手掌,开始LiveSet!
2. 水平移动,切换Scene
3. 垂直移动,改变混合率
“夹缝-“是一个类似特雷门琴的控制器,它同时又是一个由观者奏响的远程声音博物馆——鼓浪屿就在展览现场。它游离于鼓浪屿本体之外,观者直接通过与它们的互动,直接与鼓浪屿上的声音发生情感联系 —— 夹缝对声音的混合不仅发生在内部,也发生在此地与彼地。
幕后
听觉未来
https://yufanxie.com/zh/acoustic-future/
我们生活在一个由视觉至上的世界,一切生产创造都被它的规则统治着。听觉,触觉,嗅觉等非主要的感知方式往往被人们所忽略,而与此同时,人们也忽略了这些方式对人的情感以及感官体验方面的影响——它们的可塑性甚至远超视觉。
而在当下这样一个由传统媒介全面转向实时媒介的时代,实时的互动内容将重新定义我们创造及体验的过程。每个人都将能够成为信息的创造者,而设计师/艺术家也应当从信息的生产者转变为信息框架的设计者。一方面,这是对生产力的解放,另一方面,这也能使观众更大程度地参与到创造活动中,从而实现个人的自主性。
抽象虚拟的媒介将为我们创造第二个现实,其自由度将是物质世界所远不可比拟的。假如我们改造物质世界的终点是个人体验,那么这样的一个世界终将与物质世界比肩。